許峰賓:臺灣跑壘王

許峰賓,從小開始就不是先發,卻用一生實踐「板凳學」的韌性。

專題故事

何適

9/2/20251 min read

體育,可以改變世界。

1992 年,巴塞隆納奧運。
小小的許峰賓,湊到電視前,看見整個台灣都沉浸在棒球的熱潮裡。

那天,他鼓起勇氣跑去國小棒球隊說:「教練,我想打棒球。」
他身材矮小,沒有被看重,甚至只能拿著倉庫角落發霉的手套,站在外野直到畢業。
但他從未放棄,他想像著有一天,自己能成為棒球卡上的英雄。

從板凳學到的韌性

一路走來,他不是先發選手。到了職業隊,他也不是鎂光燈下的焦點。甚至當了教練,他也常常是那個默默在後方付出的人。
他稱這是一種「板凳學」。

「如果你會坐板凳,你會輸嗎?其實不會。因為那代表你學會了忍耐,學會等待那個契機。那個機會可能明天就來,也可能十年都不會來。但能在板凳上活下來的人,世界上沒有什麼做不到。」

這樣的態度,成為他一生的信念。

為了夢想,不斷前進

高中時,他最崇拜的偶像是鈴木一朗。
他常常在遊戲《世界棒球》裡說:「有一天,我要用一朗的姿勢,站上東京巨蛋。」
2008 年亞洲職棒大賽,隨著統一獅站上東京巨蛋。就在那一刻,他突然發現——夢想真的實現了。

他的夢想從來不是一步到位,而是「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,把幻想變成夢想,再把夢想化為可以實現的計畫,一步一步走到現實。」
他說,自己一直都在「圓夢」的過程裡。

出國進修:不做被侷限的人

結束球員生涯後,許峰賓先在統一獅擔任兩年體能教練、兩年二軍總教練。但他並不滿足。
2015 年開始,前前後後自掏腰包超過八位數,遠赴美國進修,當中包含華盛頓國民隊。之後,他也待過富邦悍將、中信兄弟,不斷累積經驗。

他坦言,效力單一球隊,能幫助的範圍有限。但他想把知識分享給更多人。
於是,他成立了「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基層跑壘協會」,希望將國外的先進理念帶回台灣,尤其是最容易被忽視的「跑壘」。

跑壘:不只是腳,而是腦

在許峰賓的理念裡,跑壘不是單純的「Safe 或 Out」。
「Out 不一定是錯的,Safe 也不一定是對的。關鍵是——你的判斷是否正確?」

他強調,跑壘的本質是一種「閱讀」:
閱讀場上的情境、閱讀對手、閱讀隊友。
跑壘者,應該是全場視野最清楚的人。

台灣過去的訓練常常「亡羊補牢」,比賽出錯了,才回頭補強。但他希望,未來能有更系統化的教學,讓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觀念。

「台灣孩子不是做不到,而是不知道。」
這句話,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提醒。

教育的初心

在一次活動裡,我跟著峰賓哥走進錦興國小。
他的眼神裡,有著滿滿的教育熱情。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自己曾是體育老師時,眼神裡逐漸消失的光。

峰賓哥告訴我,很多球員隕落得太快,因為環境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知識與觀念。
他想要幫助孩子,不只是打球,更要學會做筆記、主動思考,把所學內化。如此一來,即使退役,他們也能繼續留在棒球圈,甚至轉換跑道,走向更廣闊的人生。

他的夢想

峰賓哥的夢想,曾經是成為萬眾矚目的球員。
但後來,他明白夢想不只有一種樣子。

現在,他的夢想是讓更多孩子,透過棒球學到人生的韌性。
不只是成為球員,而是成為能面對未來挑戰的人。

「所有的安排,都是最好的安排。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,都是幫助你跨過下一個坎。體育的世界,就像是在逆境中持續正面思考。只要持續往前走,就一定會遇到好事。」

這,就是許峰賓。
從板凳到跑壘王,他的人生本身,就是最美的跑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