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已經很好—李凱琳的世界
她曾經是代表台灣出征世界舞台的帕運柔道選手;她現在是奉獻熱情於畫筆中的生命鬥士。
專題故事
何適
9/12/20251 min read
傾聽與看見
在訪問的那一天,我重新學會了什麼叫做「傾聽」。
因為先天的因素,她的聽力與視力遠遠不及一般人,所以問問題時,我必須湊到凱琳的耳邊,好好地說清楚;用心聽她的回答,要一字一句認真接住。而這樣的互動,讓我重新認識了「認真傾聽與把話說清楚」這件事情,這件我們應該對每一個人都做得到事情。
凱琳是一名運動員,也是畫家。她先後在人生兩個截然不同的舞台上,展現同樣的勇敢。
「在前進的過程中,允許自己停下腳步,學習接受所有的事與願違,放慢腳步也是在前進,也許還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。」
在柔道世家中成為藝術家的孤獨奮鬥
李凱琳來自柔道世家。父親是她的啟蒙教練,叔叔李青忠是1996年亞特蘭大帕運柔道金牌得主,也曾指導過奧運銀牌選手楊勇緯。爺爺是教練中的教練,哥哥也練柔道。對她來說,從八歲開始接觸柔道,幾乎是命中注定。
作為選手,她承載的不只是家庭的期待,還有自己的夢想。2012年倫敦帕運,她奪下銀牌;2014年仁川亞帕運再添一面銀牌;2018年雅加達帕運與IBSA世錦賽,她收穫銅牌;2019年IBSA亞太錦標賽更勇奪冠軍。然而,榮耀背後,是無數挫折與孤獨。
她告訴我,運動員最常記得的都不是每場勝利,而是關鍵的那一次失敗。即使贏了許多比賽,腦海裡揮之不去的,總是那場輸掉的比賽。她回憶起2016年帕運,未能站上頒獎台,負面情緒如潮水般湧來,那是她最低潮的一段時光。
「如果有一台時光機,我很想回到過去,對自己說——你已經很好了。」她語氣平靜卻堅定。這也成為了他此次畫展想傳達給世界的意義。
在畫布中找到自由
2021年東京帕運,凱琳拿下第五名的佳績。這一次,她選擇放下選手身份,勇敢地追逐另一個自小埋藏的夢想——成為藝術家。
「從小我就喜歡畫畫。雖然很多現實的事情做不到,但在創作的世界裡,我感覺像是飛翔。」她說。
對視障的她而言,世界是模糊的。眼前的景象,彷彿所有東西都擠在一起,只能憑著輪廓和記憶去辨識。而聽覺的退化,又讓她的世界像是泡在水裡,聲音若有似無。可是在藝術創作裡,她重新掌握了自由。
「以前我常因為自己畫不出『像』而懊惱。椅子不像椅子,桌子不像桌子。但後來漸漸想通了:我眼裡的藝術從來不必侷限,樹其實也可以不像樹。」她微笑著說。那一刻,雖然她看不清楚,但我深刻地感受的他眼裡飛翔的翅膀。
這次展覽中,凱琳大膽運用壓克力顏料,讓顏色之間保有呼吸的空間。她在畫布上不再追求完美,而是學習在用力與放鬆之間找到平衡。作品裡的淡淡黃色,是她對希望與療癒的寄託。
從運動到藝術的堅持
李凱琳說:「如果你沒有堅持到底的話,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到哪裡。」
不管是在柔道場上,還是在畫布之前,她始終抱持這樣的信念。
運動教會她忍耐與承受,藝術給予她自由與飛翔。
她把兩者融合起來,讓帕運精神與藝術靈魂一同延續。
「在前進的路上,不要忘了告訴自己——你已經很好了。」
這不只是她對自己的提醒,也是她想留給每一位正在奮鬥者的鼓勵。
她的創作系列《解憂咖啡廳》,靈感來自東野圭吾的《解憂雜貨店》。她希望觀者走進畫作,就像走進一家咖啡廳一樣自在,能卸下憂慮,得到片刻安心。
「莫忘初衷」是她最喜歡的一幅作品,在經歷嚴苛訓練後,讓她感到療癒與釋放。她希望觀者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放鬆。




體育
探索臺灣體育歷史與國際新聞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