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籃球點亮泰雅青年的回鄉路
溪谷中的耕耘者:王靖翔
專題故事
何適
10/13/20251 min read


王靖翔,他是南澳高中國中部的籃球教練,他是泰雅族、是公費生回鄉任教的老師。在我們的學生時代,他一直是那個充滿樂天笑聲的身影。多年來,我們在體育的平行軌道上各自奔跑,直到這一次深入的對話,才讓我得以細細回味這段友誼,並更深刻地理解「體育」如何在一個泰雅族教育者的生命軌跡中,發揮了影響的力量。
在他娓娓道來的故事裡,我才明白「體育」對一個人、一個地方,究竟能有多深的影響。這個我認識最享受當下、同時具有遠見的教育者,他的故事,是一則關於「承諾」與「回歸」的動人篇章。他用籃球、用教育,持續帶給他的家鄉——南澳,源源不絕的能量。
緣起:一場未曾規劃的「命中註定」
很少有人的職業生涯是一張「公費生」的錄取通知書,而當時就已經確定了他的心之所向,他的家鄉——南澳高中。
靖翔的成長過程並非傳統的籃球科班。國小練柔道,國中雖然有參加校隊,但也僅限於早晨短暫的訓練和午休的自主練習。高中來到宜蘭數一數二的羅東高中,他一心期許自己能像一般人一樣,找個穩定的軍警消工作,「老師」這個職業,從來不在他的規劃中。
然而,命運總會為努力的人安排好路程。
當他看見師大體育系的公費生缺額時,分發的學校竟然就是南澳高中,他的故鄉,甚至就在家附近。這對於一路熱愛體育的他來說,或許就是最棒的安排。他全力準備術科和面試,最終順利回到家鄉,成為了孩子們的老師與教練,開啟了他與「教育」的緣分。


超人般的教育者
在當今的社會中,越來越多人對於進入教職充滿疑問,相較之下,靖翔這樣充滿熱忱的老師,絕對是臺灣的寶藏。
雖然身為老師,但他坦言自己從來沒有完整的寒暑假。除了基本的學校體育課和體育班導師,他的工作清單長得驚人:南澳籃球隊教練、戶外教育、水域安全、文化尋根教育…… 他奉獻自己,超時工作,擔任的不僅是老師、不只是教練,更是學生人生的導師、親師溝通的橋樑。
南澳高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原住民,這個環境讓靖翔背負著更大的使命。除了對學生,他更是學校精進計畫的一員,幫助學校推行短中長期的目標。他用籃球的價值,向學生傳遞重要的人生觀念。這些願意燃燒自己、奉獻青春的老師,無疑是臺灣最珍貴的風景。


南澳的剽悍球風與現實困境
南澳,一個不為人知的籃球人才搖籃。這裡的孩子打球剽悍、不畏懼,帶著泰雅族的靈魂。五、六年前,靖翔帶領的南澳國小籃球隊曾拿下全國冠軍,甚至出國到芬蘭比賽,讓世界看見了屬於南澳的獨特球風。但那趟旅程,也讓他開始反思。
「孩子們的球技很強,可是他們為了這些籃球能力,犧牲了多少童年的快樂?」
他說,歐美的孩子到了高中階段,才真正開始享受體育、發展潛力,而我們卻讓孩子太早承受壓力。」
所以他開始更重視教育的本質——讓運動成為養分,而不是負擔。
但這些榮耀與願景背後,是偏鄉教育的現實困境。
靖翔坦言,經費問題是最大的難關。南澳地區許多家庭收入不穩定,難以資助孩子外出比賽的費用。學校經費窘迫,一年只能支撐五、六次外地比賽。在講求實戰的籃球風氣下,孩子們常常只能「關在自家練習」,難以被外界看見。
更令人感慨的是人才流失。南澳國中、國小階段最優秀的球員,最終都會前往都會區的甲組學校。這不禁讓我們深思:臺灣為何不能像日本甲子園一樣,讓每個孩子都願意留在自己的土地,為家鄉的學校努力?我們到底欠缺了什麼?或許是更穩定的資源,或許是對「為家鄉而戰」的價值認同。


不只是打籃球
南澳大部分的家庭從事「不穩定」的工作,收入也就不穩定,連帶影響了教育環境與家庭功能。這讓靖翔最感慨、也是使命感出現的源頭。
「當我把學生帶進來籃球的世界,我不希望學生“只”學會打籃球。」
他希望透過所有的訓練過程,讓學生學會社會化、情意、態度、學習、打磨精神力。他一再期許學生,不要走上「階級複製」的道路。他希望透過籃球,讓他們學會吃苦、主動思考,最終能夠上大學,甚至能從事教練或籃球相關工作,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。
體育的價值,不只在球場的勝負。它更像是一條通往希望的路。
靖翔用籃球,希望孩子從山裡走向世界,同時他也把世界的能量,帶回山裡。
他的故事,提醒我——一個好老師,能改變一所學校;而一所學校,能改變整個地方的命運。
一顆籃球,傳遞的不只是夢想,還有對家鄉的溫柔與信念。這位樂天的泰雅族教練,用他的公費生承諾、用籃球的價值,在南澳這片土地上,為孩子們點燃了不熄滅的希望之火。他的故事證明,教育的力量,就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價值。
體育
探索臺灣體育歷史與國際新聞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