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體育場上的環保哲學
對自己負責,對環境負責,對他人負責
專題故事
何適
5/26/20251 min read


體育場文化-從日本人的角度學環保
第一次親眼看到日本人在體育場內「撿垃圾」,是在 2022 年卡達世界盃。
比賽結束後,他們不是瘋狂歡呼,也不是急著離場,而是默默彎下腰,把座位下的寶特瓶、紙張,一一拾起。
那畫面太震撼,因為那不是一個人的行為,是一整群人的自然反應。
這是他們文化裡根本的一部分,對自己負責、對環境負責、對他人負責。
而這正是體育教育最深層的力量。
我走遍了歐美各大職業聯賽的賽場,看過英超的兵工廠,看過波士頓的塞爾提克,看過日本讀賣巨人的橘色海,那深深切切的對比,是我至今仍然震驚的回憶,在歐美的運動賽事結束時,簡直是一場災難,隨處可見的垃圾、滿地的廚餘、對工作人員的不屑,還有地鐵上滿滿的髒亂,這都是體育賽事所帶給社會的「垃圾」;但到了日本,踏入不一樣的文化,那是深植在人們血液裡的「尊重」,人們舉手之勞的完成自己座位內的垃圾,僅此而已,整個體育場竟並得如此平和且乾淨。
體育賽事是激情、是熱血,但這不能是方放肆的藉口。我們都應該回到最簡單的規矩,我們的小學老師教過我們的事,隨手處理自己的垃圾!
你看見過日本人在世足的踢出絕佳表現、你也看過日本在棒球擊敗世界強權美國、還有排球漫畫般的紀律戰勝歐美巨人,還有太多太多,體操、田徑、籃球、桌球、羽球。日本用科學、用紀律、用職人精神,打破亞洲人的既定框架,在基因相對不優勢的前提,用他們獨到的文化,打破全世界的眼鏡。
而這一切的一切,原因好像都可以是那「撿垃圾」的精神
我曾經在文章裡寫過:「奧運,不只是一場運動賽事,而是文化的展示場。」
日本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。
你可以從他們選手的整潔制服、整齊列隊的進場儀式中,還有場邊整齊排放的球鞋,看見一種內化的尊重;也可以從他們少年棒球、學校運動會的秩序與精神口號中,看見紀律如何從小培養成堅韌的競技心。
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亞洲體育強國,靠的不是「天賦」,而是文化。
而文化,是一點一滴的累積。
這世界上,會贏的人很多,但讓人尊敬的人不多。
我常常思考:如果一場勝利建立在對環境的破壞、對他人的輕視之上,那真的是勝利嗎?
當我們討論為什麼某些國家體育發達、選手厲害,我們也許該看看那些「比賽中更小的事」。球場上的彎腰、一場賽後的整潔、一句對手的敬語……這些才是體育真正的土壤。
日本教會我們:撿起的,不只是垃圾,而是一個民族對體育、對世界的態度。
體育
探索臺灣體育歷史與國際新聞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