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禁藥案引爆國際體壇不信任危機

國際體壇的反禁藥工作主要由世界反禁藥組織(WADA)和美國反禁藥機構(USADA)共同推動,但雙方近年在執法尺度上嚴重分歧。

國際體育新聞

何適

4/25/20251 min read

woman doing weight lifting
woman doing weight lifting

國際體壇的反禁藥工作主要由世界反禁藥組織(WADA)和美國反禁藥機構(USADA)共同推動,但雙方近年在執法尺度上嚴重分歧。WADA強調規範與程序公正,而USADA則積極替運動員發聲,要求提高透明度與監督力度。雙方理念衝突在中國泳隊的禁藥案爆發後達到頂點。

根據澳洲媒體《CODE Sports》最新調查,2020東京奧運前,中國有23名游泳選手藥檢呈現禁藥「TMZ」陽性反應,但中國官方以「食物污染」解釋此結果,WADA接受此說法後未對選手禁賽,國際奧會(IOC)亦表示完全支持WADA的決定。此案在巴黎2024奧運前夕引爆巨大爭議,因為這些涉案的中國選手當中,有11人再次入選奧運代表隊。

澳洲泳壇震怒:「為何沉默?」

報告揭露,澳洲至少有25位游泳好手,包括Emma McKeon、Kyle Chalmers、Ariarne Titmus、Kaylee McKeown、Mollie O’Callaghan和Zac Stubblety-Cook,都曾敗給這些涉藥中國選手,潛在奪牌機會因而受損。

澳洲奧運金牌泳將Mack Horton憤怒表示:「我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,卻不清楚對其他國家該如何監督。如果要創造更公平的體育環境,我們必須要求全球都遵守高標準。」

全球運動員權益總幹事Rob Koehler則嚴厲批評澳洲體育誠信機構(Sport Integrity Australia,SIA):「25名澳洲選手受害,SIA卻始終保持沉默,令人極度失望。」但SIA新任執行長Sarah Benson則強調:「我們始終捍衛運動員權益,致力維護體系的公信力。」

相似案例不同標準 引發公平性質疑

不少人拿俄羅斯花式滑冰選手Kamila Valieva為例,她也因「TMZ」藥檢陽性而遭判禁賽四年,並被剝奪獎牌。Valieva聲稱藥物來自祖父製作的甜點,但國際體育仲裁庭(CAS)拒絕接受此解釋。對比中國選手的「污染說」被接受,許多運動員質疑標準不一。

東京奧運男子200公尺蛙式金牌得主Zac Stubblety-Cook坦言:「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乾淨比賽不可妥協,現在看來這個信念已遭嚴重挑戰。比賽一年過去了,這個問題卻仍然沒有答案。」

美方嚴批WADA「放任中國」

USADA長期質疑WADA處理此案態度消極,不僅發表16頁報告譴責WADA接受中國方面的解釋,執行長Travis T. Tygart更公開批評WADA刻意掩蓋真相:「看看中國案,他們沒有通知選手,沒有啟動B樣本檢測,也沒有暫時停賽,更沒有公告結果。就算你相信污染的理由,也無法解釋這些程序上的重大疏失。」

WADA主席Witold Bańka則在近期洛桑研討會強調:「我們完全遵循程序,並接受了瑞士獨立檢察官Eric Cottier調查,他的報告證明我們並無偏袒中國,一切都是合理的。」

然而,Tygart持續質疑:「運動員會失去信任,是因為WADA允許中國公然違規卻毫無後果,這不禁讓全世界運動員質疑『怎麼可能?』。」

使用禁藥?

這起禁藥爭議不只是規則或標準的問題,更挑戰著所有運動員心中的價值觀:
當公平已不再公平,當規則被雙重標準模糊化,運動員是否會將服用禁藥視為一種「抵抗不公」的手段?

究竟我們追求的是純粹的勝利,還是更深層次、更真實的公正?

當公平不在時,遵守的人該何去何從?